一、墓地怎么选
1、地理位置与环境考量
交通便利性:选择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墓地,方便家人在祭扫时能够顺利到达。想象一下,如果墓地位置偏远,交通极为不便,每到祭扫时节,家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路途上,难免会增添许多困扰。
周边环境:墓地周边环境要安静、整洁、优美。青山绿水环绕的墓地,不仅能让逝者安息,也能让生者在祭扫时感受到宁静与祥和。避免选择在工厂、垃圾场等环境嘈杂、污染严重的地方附近。
2、墓地类型与规格
公墓类型:现在有多种公墓类型,如传统公墓、艺术公墓等。传统公墓较为常见,布局规整;艺术公墓则更注重个性化,墓碑设计多样,有些还融入了艺术元素。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选择。
规格大小:墓地的规格大小决定了能容纳的人数以及墓碑的大小等。如果是家族墓地,可能需要选择较大规格,以便日后家族成员都能安葬于此;若是单人墓或夫妻合葬墓,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积。
3、合法性与手续
二、各地风俗习惯
北方地区
在东北地区,入葬时会在棺材底部铺上谷草,意为 “落地生根”。而且在下葬前,亲属要绕着墓穴走三圈,边走边撒纸钱。
山东等地,在下葬时会在墓穴中放置一些五谷杂粮,寓意着子孙后代衣食无忧。
南方地区
广东部分地区,在下葬前会请风水先生进行 “点穴”,确定墓地的***佳位置。并且在下葬后,会在墓地周围种上松柏等常青树。
福建地区有 “二次葬” 的习俗,即先将逝者浅埋,待几年后再开棺捡骨,放入特制的 “金斗瓮” 中,重新选择风水宝地进行安葬。
少数民族地区
藏族的天葬习俗较为独特,人死后由天葬师将尸体肢解,喂给秃鹫等鸟类。这体现了藏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轮回的信仰。
回族实行土葬,但不用棺木,而是将尸体直接放入墓穴中,并且在墓地上用土堆成一个长方形的土丘。